您的位置: 首页 >详细内容

文科教研室

2012春文法类专业毕业作业要求--教育管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3-19 14:14:20 浏览次数: 【字体:

湖南电大 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是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得到提升,创造性得以发挥。

 (一)论文写作要求

  1.凡修完本专业全部必修课程,已修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 80% 以上的学生,经申请可参加毕业论文实践教学。中等水平的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周期(自确定选题、安排指导教师始,到论文答辩止)不得少于 6 个月。

  2.课题选择的原则、范围与类型

  选题是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的首要工作,与毕业论文的质量关系密切。恰当的选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得到必要的本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集中、全面的训练。

  1)选题的原则

  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 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总目标和毕业论文教学目的要求。
  • 选题应注重科学性和前沿性。
  •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教育管理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 鼓励学生选择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课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 指导教师应考虑学生选题在时间、方法、经费和实际条件等方面的可行性,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
  • 一人一题,不允许数人共同完成一个题目。

  2)选题的范围

围绕本专业和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所进行的思考和创新。可参照以下论题

1. 管理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如何在学校中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

  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学校中的应用

  试论用户满意原则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2. 管理质量研究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ISO9000 质量认证体系引入中教育管理管理领域的研究

  试论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3. 管理主体研究

  试论学校领导的素质结构

  试论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校长的法律意识(学校经营意识、教育策划意识)研究

  ╳╳校长管理风格的个案研究

4. 管理对象的研究

  ——对人力资源(教师)的管理

  试论农村教师队伍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研究

  ╳╳学校教师激励方式的探讨

  ╳╳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个案研究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机制研究

  ——对物力资源的管理

╳╳学校有形资产管理的研究

  ╳╳ 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研究

  ╳╳ 学校和 ╳╳ 学校硬件设施的比较研究

  ——对财力资源的管理

╳╳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研究

  试论 ╳╳学校的资金筹措模式

  ╳╳地区中小学收费项目的个案研究

  ——对时间资源的管理

  对 ╳╳学校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安排的问题研究

  ——对信息资源的管理

  ╳╳学校信息管理现状的研究

  ╳╳学校档案管理现状的研究

  ——对技术的管理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例研究

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对学校战略的管理

  区域特点与 ╳╳ 学校战略设计

  ——对学校危机的管理

  ╳╳学校危机管理的现状研究

二、其他教育专题研究

001 课程质量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
002
课程与教材评价问题研究
003
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研究
004
师范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005
多元智能教学法研究
006
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007
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制教学改革研究
008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编写质量评价
009
基础教育校内考试改革研究
010
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011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012
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013
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014
中考制度改革研究
015
高中招生录取制度研究
016
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实证研究
017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新探索
018
中小学生课后作业问题研究
019
中小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
020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研究
021
从教材编写质量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022
科学发展观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023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024
科学发展观下的学制教学与学生发展研究
025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026
成功智力理论与中小学教学改革
027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028
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
029
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
030
儿童数一形能力发展的研究
031
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
032
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033
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
03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
035
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036
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
037
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
038
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研究
039
中国当代农村教育改革简论

040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

044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045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046当代学生婚恋心理的研究

047各心理学流派心理咨询技术研究

048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问题研究

049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问题
050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051
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05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研究
053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05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05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研究
056
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辅导研究
057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05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校合作问题
05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问题
06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问题
06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062
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063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06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065
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066
学校管理实践中激励问题的探讨
067
21世纪学校校长的综合素质
068
21世纪学校领导者的领导影响力
069
论学校校园文化的组织与建设
070
学习型组织理论结学校管理的启示
071
深入素质教育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072
试析团体成员之间沟通的心理障碍与调适
073
论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激励手段的运用
074
试析影响组织管理者正确决策的若干因素
075
浅论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076
试析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与创建
07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
078
教师职业发展的心理障碍及管理对策
079
大中小学生人际交流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管理
080
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研究
081
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管理
082
男女学生心理发展差异及教育
083
大中学生性心理发展及教育问题研究
084
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085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086
大学生职业发展问题及教育对策
087
青少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教育指导
088
青少年学生早恋现象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引导
089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090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091
信息技术与术科(音乐、美术)教学的整合
092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093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094
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分析
095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096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方式
097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098
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成长
099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探讨
100
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101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102
中小学学校现教育技术环境建设
103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与教改成效研究
104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105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106
信息技术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影响
107
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08
信息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作用
109
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
1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创造教育探析
1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主体性教育探析
112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探究
113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协作学习探究
114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探究
1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模式探究
11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方法探究
11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策略探究
11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评价探究
11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师生交互探究
12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情境创设探究
121
(学科)专题教育(学习)资源网站(库)的建设与应用探究
122
信息技术与(XX)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123
研究性学习问题
124
社区教育问题
125
民办教育问题
126
农村教育问题
127
论教师流失
128
学生流失成因及对策
129
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130
论情感教育
131
论师生关系
132
学生人格教育
133
学生学会做人教学途径
134
学生学会做事教学策略
135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36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137
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分析与对策
138
至于新课改学生学习方式探究
139
教师职业卷怠成因分析与对策
140
家庭教育问题
141
论新课程改革与教师
142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论证
143
论教师的知识建构
144
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145
论某一个教学模式的构建
146
关于学生失范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147
论教育中的质性评价
148
我国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149
论我国学校变革的阻力
150
论我国教师的职业压力
151
学业不良儿童行为的归因分析
152
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153
小学数学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154
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
155
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
156
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57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158
校长领导艺术研究
159
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160
校本管理研究
161
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162
素质教育与教育管理改革
163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
164
素质教育与行政管理改革
165
素质教育与教育观念更新
166
教育质量监控若干问题研究
167
教育质量新视野
168
中小学班级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169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70
学习方式转变实践研究
171
自主学习实践研究
172
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173
探究学习实践研究
174
有意义学习实践研究
175
创新学习实践研究
176
教学的生活性
177
教学的发展性
178
教学的生命性
179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80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181
新课程与学校管理改革
182
好学校的标准研究
183
优秀教师的标准研究
184
好学生的标准研究
185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研究
186
论教育市场化
187
论教育产业化
188
论教师劳动的经济价值
189
我国义务教育投资问题、原因与对策
190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191
论知识经济背景下教育的应对
192 WTO
与教育改革
193
论述教育投资评价
194
教师职业流动的经济学分析
195
大学生收费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196
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
197
论义务教育效益发展战略
198
中美教育观比较
199
论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趋势
200
国际终身教育的理念与政策分析
201
西方校本管理的特色与启示
202
西方国家教师教育政策新动向
203
国外素质教育面面观
204
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
205
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
206
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07
论教师劳动的特点
208
教育乱收费的原因与对策
209
家长择校热透视
210
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
211
教育产业化之我见
212
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困境与对策
213
论教师劳动的价值
214
论教师职业的地位
215
民办学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16
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办学模式比较
217
论学校经营
218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219
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220
论教育报务
221
论提高教师地位的有效途径
222
论教师培训的有效策略
223
教师合理流动探讨
224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比较分析
225
学习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226
教学方式的比较与改革
227
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比较分析
228
对终身教育的几点思考
229
国外基础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230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31
孔子的有教无实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232
墨子科技教育思想研究
233
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理想的教育管理模式
234
王安石的人才管理思想研究
235
隋唐科举制度专题研究
236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思想研究
237
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238 1922
年学制改革研究
239
五四时期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研究
240 1958
年的教育革命研究
241 20
世纪80年代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研究
242
稷下学宫与大学教育精神
243
评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244
王守仁儿童教育改革思想简论

245 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简论
246 1922
年学制改革的中学课程改革简论
247
评述毛泽东1957年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248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新论
249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与幼儿教育改革
250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研究

(二)论文写作格式规范

  见《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教学规范》中有关规定。

(三)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条件

  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熟悉电大教学情况;具有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 3 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

  2.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学员正确选题,收集文献并撰写开题报告,审阅学生写作初稿和修改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终稿。

  对每位学员的毕业论文进行分阶段指导,每人不少于 4 次指导,每次指导需进行较详细记录。检查学员独立完成写作工作的情况,鉴别并制止抄袭、剽窃等造假行为。

  对学生毕业论文全过程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

  3.指导教师工作量

  每名专职教师指导的同一届各类各层次学生总数不多于 15 人,兼职教师的指导人数不多于 10 人。专职教师同时指导的各类学生数一般每人不超过 30 人;兼职教师一般每人不超过 20 人。

  (四)答辩安排

  1.教育管理(本科)专业本科学生均应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者方能毕业。

  2.毕业论文的答辩过程主要由学生介绍论文、答辩组提出问题、学生准备、学生回答问题及答辩组评议并评定成绩几项程序构成。

3.每个答辩小组由3名及以上单数专业教师和1名秘书组成。其中,答辩主持教师(组长)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持有中央电大颁发的答辩主持人资格证书,答辩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秘书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答辩主持教师原则上由省电大教师担任,其他答辩教师可由分校专职教师或者外聘专业教师担任。

4.省电大各专业答辩小组主持教师(组长)由省电大教学部门确定,分校答辩教师(含县级电大工作站教师)由分校初审后,填报答辩申报表,报省电大教学部门确定。

5.指导教师在其本人指导的学生进行答辩时,不得担任该答辩组成员。

(五)答辩程序

1.答辩教师应提前审阅参加答辩的学生毕业论文,并准备好答辩中要向答辩人提出的问题。

2.答辩主持教师宣布答辩程序和要求。

3.答辩人用1015分钟介绍毕业论文选题理由、研究思路及毕业论文主要成果(或结论)。

4.答辩教师审查判断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在答辩人的研究范围内,当场提出35个相关问题,由答辩人答辩。

5.答辩教师对答辩人答辩的情况进行现场点评,并根据学生答辩情况和文字材料给出答辩评语和答辩成绩,记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评审表》。

6.每个答辩小组的答辩人数应控制在24/天以内。

  (六)成绩评定

  见《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教学规范》中有关规定。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